近期,我校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文刚教授课题组硕士梁智婷在环境领域国际著名期刊Water Research(SCI一区,IF=11.236)和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SCI一区,IF=10.588)上连续发表题为“Inactivation of fungal spores in water using ozone: Kinetic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mechanisms”(2020,116218)以及“Synergistic effect of ozone and chlorine on inactivating fungal spore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mechanisms”(2021,126610)两篇重要成果。两篇论文针对臭氧对水中真菌孢子的灭活效果展开研究,探究了臭氧分子对真菌孢子的灭活动力学,研究了影响灭活效果的环境因素,从细胞水平上深入分析了臭氧对真菌孢子的灭活机制;首次揭示了臭氧/氯联合灭活真菌孢子过程中产生了协同作用,并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探讨分析了协同作用的产生机理,对控制水源水中真菌污染、保障饮用水供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图1. 臭氧对三种真菌孢子的灭活过程以及动力学分析([O3]0 = 2 mg L−1, pH = 7.0, T = 20 °C)
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其消毒效果比氯更强,并且作为消毒剂对pH变化的敏感性比氯低;此外,臭氧消毒过程中不会直接产生消毒副产物。因此,臭氧作为消毒剂在国内外饮用水消毒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研究结果表明,臭氧对真菌孢子的灭活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其中在第二灭活阶段内,臭氧分子对真菌孢子的灭活过程符合Chick–Watson模型。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真菌孢子对臭氧的抗性明显强于病毒和细菌,而与隐孢子虫对臭氧的抗性相当。单独使用臭氧对真菌孢子的灭活效果优于氯和二氧化氯,且更具经济性。
使用流式细胞仪结合三种染色剂(SG/PI、DHE、CFDA)以及扫描电镜分析深入探究了臭氧对真菌孢子的灭活机制。臭氧首先破坏真菌孢子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这一过程促进了臭氧分子进入细胞内部并与胞内化合物反应,在这一快速过程内,真菌孢子受到外界强烈氧化刺激,产生应激反应,导致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和酯酶活性急剧升高,随后,真菌孢子在臭氧分子和ROS的联合作用下被逐渐灭活。
图2. 臭氧灭活30s后,真菌孢子形态、膜完整性、胞内ROS水平以及酯酶活性的变化([O3]0 = 2 mg L−1, pH = 7.0, T = 20 °C)
该研究中,向真菌孢子悬浮液中同时施加臭氧和氯进行消毒,并将联合灭活效果与单独施加一种消毒剂的灭活效果进行比较,首次证实臭氧/氯联合灭活真菌孢子的过程中产生了协同效应,并且能够在体系中保持一定的持续消毒能力。协同作用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臭氧与氯反应促使更多的羟基自由基产生,作为非选择性的强氧化剂,羟基自由基对灭活效果的贡献率显著;二、臭氧氧化并破坏真菌孢子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促进氯渗透进入细胞中,同时,臭氧迅速氧化了体系中的真菌色素,减少了真菌色素对氯的损耗,从而导致协同作用的产生。
图3. 臭氧/氯联合灭活真菌孢子的过程曲线,以及联合灭活过程中协同作用产生的机制示意图([O3]0 = 1 mg L−1, [Cl2]0 = 2 mg L−1, pH = 7.0, T = 20 °C)
文刚教授为两篇论文的通讯作者,2018级硕士生梁智婷为第一作者,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51678472)、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No.2018JC-026)、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陕西省重点研发项目(2020ZDLSF06-05)的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watres.2020.116218
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1.126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