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学院赴商洛市李庙村最适农作物类型和种植方案调查研究暑期实践团于2023年8月10日赴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李庙村展开为期三天的实地调研。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当地村民就种植问题做问卷调查
8月10日,实践团成员对李庙村320人进行了实地走访的问卷调查,经过调查了解到多数青壮年选择外出打工村内所剩的老人主要经济来源为农耕(80%),农作物主要分为小麦(20%)、玉米(35%)和药材(47.5%)。由于种植药材所需成本高,90%的农民选择种植五到六亩的粮食作物来满足日常开销,极少数人为了更大的效益选择承包百亩土地来种植药材。结合李庙村各类耕地类型与特点以及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增加,实践团成员提出不同耕地种植不同农作物的方案以增加收入和多样性。核桃树种植方案:考虑到村庄的山地地形和土壤以及水源条件,可以在山坡上栽种核桃树,不仅能提供丰富的果实,还可以改善土壤,防止水土流失。草莓种植方案:草莓对土壤要求不高,适应性强,草莓的鲜美和市场需求使其成为潜在的利润丰厚的农作物,同时也可以增加村庄的农业多样性。果树方面:由于当地病虫害较为严重,苹果树种植所需自然条件不高且苹果树的树皮和果实表面含有的苹果酸,具有较强的抗菌和驱虫作用另外苹果表面光滑,不容易附着虫害。同时,采用适当的修剪和病虫害管理方法,以确保果树的健康和产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集土壤样品
在调查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发现农户们全采用传统农耕方式来种植,其中75%左右的农户在种植过程中会使用农药(主要为除草剂、除虫剂)和有机肥。由于水库距离田地较远,李庙村仍旧只有降雨以及人工挑水两种灌溉方式,土壤中含水率低导致农作物产量低。
传统的农耕方式,因为氮磷肥的大量使用,使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含量迅速增加,再有土壤和水质等其他原因,对李庙村典型农作物产量的低下有着一定的影响。为帮助李庙村从根本上改善土壤,增加产量,7月17日实践团成员对种植农作物的土壤表层0到20厘米进行综合取样——每个土壤单元为200米×200米,每个单元取三到七个点,将采集到的样本带回实验室,分别测定样本中pH、含水率、磷的含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于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检测
实践团成员对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检测。含水率:先称土壤重量,进行烘干,称取烘干后土壤重量,按照(烘干前重量-烘干后重量)/烘干前重量×100%计算出含水率;pH值:将土壤和水按1:10的比例混合,震荡、离心,过滤上清液,测上清液PH;磷含量:先进行样品提取再通过钼锑抗比色法与磷标液进行比色并绘制标准曲线。待测量结果出来后,实践团根据主观调查问卷的数据、样品检测结果,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对李庙村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或种植方式给出更具体的建议。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影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旨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农民、农业、农耕更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是发展的关键。实践团成员通过大量数据收集与分析,从土地资源、人口结构、水文条件、农作物组成结构等多个角度,在对李庙村的土壤pH、含水率、以及磷等元素的实验测量后,为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李庙村提供了最适农作物与科学可行的农作物种植策略,优化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改善乡村环境,为李庙村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最终实现乡村振兴。